濮阳网讯(日报记者 王莹 通讯员 巩卓 罗军)今年我市夏粮总产量达160.18万吨,实现连续12年增产,总产增速为近7年最高,达到3.1%;亩产为484.4公斤,创历史最高。 据省统计局反馈夏粮数据显示,我市小麦播种面积达330.68万亩,同比增长0.1%,新增面积0.34万亩。夏粮亩产为484.4公斤,较去年的470.3公斤,每亩增加14.1公斤,增长3.0%。全市夏粮总产达160.18万吨,较去年增加4.82万吨,增长3.1%。 我市夏粮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。一是播种基础好,麦苗整齐均匀。麦播时整地质量高,播期适宜,玉米秸秆还田、深耕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种子包衣、药剂拌种、土壤处理等麦播关键技术推广面积大。尤其是去年9月中旬全市普降大雨,各县区降雨量充足,麦田底墒好,播种进度快,小麦出苗整齐均匀,为培育壮苗打下了良好基础。二是主导品种突出,适应性强。小麦主导品种仍然是矮抗58、周麦16、周麦22等,种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90%以上,而且种子质量比较好、适应性强。在去冬今春气温多变的情况下,全市小麦没有出现明显的冻害等灾害。三是壮苗面积大,小麦成穗多。由于播种基础好,冬前和冬季气温偏高,小麦壮苗面积大,亩群体、单株分蘖、大分蘖较去年略增。拔节期全市一类苗面积达到59.1%,二类苗面积占36.0%,三类苗面积只有4.9%;平均亩群体91.0万,比去年增6.9万;平均单株分蘖5.1个,比去年增0.2个;次生根9.0条,比去年增0.7条。今年小麦成穗数为近年来之最。0.7条。今年小麦成穗数为近年来之最。 今年小麦病虫害呈现虫害(蚜虫)基数大、病害发生面积小、危害程度较轻等特点。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,市、县农业部门组织农民群众坚持预防为主,重点地区重点防控,大力加强穗期病虫害防治。全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总面积953.4万亩次,防治面积达1713.5万亩次,是发生面积的180%,挽回小麦产量损失11.2万吨。 针对冬季气温较高、干旱,春季气温多变带来的“倒春寒”、倒伏,以及赤霉病、吸浆虫、蚜虫等潜在危害,农技人员坚守生产一线,及时调查解决小麦生产中的技术问题,开展了以促根稳蘖、促弱控旺、氮肥后移、重管拔节、加强穗期病虫害防治和“一喷三防”为重点的麦田管理。我市印发《濮阳市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》《濮阳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》等2万余份,举办培训班10期次,培训农民600余人次,深入田间地头指导200余人次。同时,我市整合涉农资金3.7亿元,建成高标准粮田26.6万亩,农业基础不断夯实;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,建设部级小麦万亩示范方17个,示范方平均单产609公斤,较全市平均亩产提高25.7%;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23万亩,试验小麦新品种563个品种(次),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.5万亩,为夏粮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责任编辑:李俊